? ? ? ? ? 山東新和成藥業有限公司管理標準
蒸汽伴熱管理制度本標準為第3次修訂本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GZ/NHU-L?NY·09-2018
1?目的
為規范蒸汽伴熱的正確使用,避免疏水裝置安裝不到位、蒸汽浪費等現象的存在,特制定本制度。
2?適用范圍
????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內的蒸汽伴熱管理
3?蒸汽伴熱管道安裝要求
3.1?蒸汽伴熱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按下表確定:
伴管直徑 (mm) | 蒸汽壓力為P(MPa)時的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,m | ||
0.3≤P≤0.5 | 0.5<P≤0.7 | 0.7<P≤1.0 | |
DN15 | 60 | 75 | 90 |
DN20 | 60 | 75 | 90 |
DN25 | 80 | 100 | 120 |
3.2?當伴管在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內出現“U”型彎時,累計上升高度不宜大于下表中規定的數值。若超過時宜適當減少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,但伴管累計上升高度不宜超過10m;
蒸汽壓力,MPa | 累計上升高度,m |
0.3~0.5 | 4 |
>0.5~0.7 | 5 |
>0.7~1.0 | 6 |
3.3?應根據蒸汽的伴熱溫度和環境溫度按SH/T3040的規定選取伴熱管尺寸和根數;
3.4蒸汽分配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:
3.4.1在3m半徑范圍內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伴熱點時,應設蒸汽分配站;
2.4.2蒸汽分配站伴管蒸汽應從主蒸汽管頂部引出,并在靠近引出處設切斷閥,切斷閥宜設置在水平管道上;
3.4.3每根伴管宜單獨從蒸汽分配站引出,并在每根伴管上設切斷閥;
3.4.4伴管蒸汽宜從高點引入,沿被伴熱管道由高向低敷設,凝結水應從低點排出,應盡量減少“U”型彎,以防止產生氣阻和液阻;
3.4.5蒸汽分配站的管徑按下表選?。?/p>
先計算S=A+2B+3C
其中:A—DN15伴管根數;B—DN20伴管根數;C—DN25伴管根數
S值 | 蒸汽分配管 | 蒸汽引入管 |
4~8 | 50 | 40 |
9~12 | 50 | |
13~16 | 80 | 50 |
17~24 | 100 | 50 |
注:“S”值超過24時,宜設立二個或二個以上蒸汽分配站。
3.5蒸汽疏水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:
3.5.1在3m半徑范圍內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凝結水回收點,應設疏水站;
3.5.2每根伴管宜單獨設疏水閥,不宜與其他伴管合并疏水;
3.5.3伴管疏水閥宜選用本體帶過濾器型,否則宜在疏水閥前設置Y型過濾器;
3.5.4通過疏水閥回收不凝結水,宜集中排放;
3.5.5疏水閥的背壓不能高于制造廠推薦的背壓值;
3.5.6蒸汽疏水站的管徑按下表選?。?/p>
先計算S=A+2B+3C
其中:A—DN15伴管根數;B—DN20伴管根數;C—DN25伴管根數
S值 | 凝結水集合管 | 凝結水引出管 |
4~8 | 50 | 25 |
9~12 | 50 | 40 |
13~16 | 80 | 50 |
17~24 | 100 | 50 |
注:“S”值超過24時,宜設立二個或二個以上疏水站。
3.6伴管的敷設要求:
3.6.1被伴管為水平敷設時,伴管應安裝在被伴管下方一側或兩側;被伴管垂直敷設時,伴管等于或多于三根時宜圍繞被伴管均勻敷設;
3.6.2伴管進過閥門、管件時,伴管應沿其外形敷設,且宜避免或減少“U”型;
3.6.3當主管伴熱,支管不伴熱時,支管上的第一個切斷閥應伴熱;
3.6.4被伴熱管道上的取樣閥、排液閥和放空閥等均應伴熱;
3.6.5伴管連接應采用焊接,在經過被伴管的閥門、法蘭等處可采用法蘭法蘭或活接頭連接,但薄壁管應采用卡式連接;
3.6.6下列情況,伴管與被伴管間用墊塊隔開:
3.6.6.1燒堿液;
3.6.6.2酸液及氨;3.6.6.3產生局部過熱會使載體管道加速腐蝕的流體;
3.6.6.4熱敏性及揮發性物料;3.6.6.5被伴管與伴管會產生接觸腐蝕。
3.6.7伴管的熱補償應符合下列要求:
3.6.7.1伴管直管段應每隔20m~30m設一個補償器,膨脹環最小的直徑是伴管外徑的6倍;
3.6.7.2伴管固定點的設置應在閥門、法蘭、膨脹環和伴管轉彎處并應使被伴管的保溫結構不受損壞。
3.7伴管的材質選用:
3.7.1蒸汽伴管位于疏水閥上游的管道、管件和閥門等的材料等級應與蒸汽管道相同,位于疏水閥下游的管道、管件和閥門等的材料等級應與凝結水管道相同;
3.7.2當選用不銹鋼伴熱管時,應使用不銹鋼絲捆扎。
3.8伴管的安裝要求:
3.8.1伴管的安裝要求應符合SH/T3040和GB50235的規定;
3.8.2為了識別伴管的走向,對蒸汽分配站和疏水站及其相連的伴熱導管應作標記,將編號壓印在鋁或不銹鋼制的標牌上,牢系在相應的伴熱導管上,不允許用油漆書寫。
3.8.3伴熱管在保溫前要試壓,水壓試驗為設計壓力的1.5倍。
4?蒸汽伴熱運行要求
4.1蒸汽伴熱裝置完工后,工程項目部組織使用部門、相關職能部門驗收;
4.2進入冬季低溫天氣前,使用部門應提前安排伴熱系統試壓、試漏工作;
4.3各分廠(車間)應安排專人進行蒸汽伴熱疏水的維護工作,制定工作標準,定期巡檢,發現疏水異?,F象及時處理;
4.4安裝有疏水閥的疏水裝置,不允許開啟旁通或拆除疏水閥使用;
4.5疏水閥應間斷性排水,如果出現不排水、持續性排水、排出蒸汽的現象,應按附件的規定進行修復;
4.6暫時沒有安裝疏水閥的,控制好截止閥的開度,允許在排水時逸出少量蒸汽;
4.7裝置停運,管道內部物料排凈后,使用部門應及時關閉蒸汽伴熱,并應將伴熱管內凝結水吹掃干凈,防止冰凍;
4.8公司伴熱保溫期間,設備動力部安排專人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巡檢,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使用部門整改。
5?檢查與考核
序號 | 責任部門 | 考核標準 | 考核資料 | 檢查部門 | 檢查頻率 |
1 | 使用部門 | 未按要求對伴熱管進行維護、維修的,扣0.1分/次。 | 現場檢查 | 設備動力部 | 不定期 |
6?附則
6.1?本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。
6.2?本標準由設備動力部歸口管理。
6.3?本標準由設備動力部負責解釋。
附:常見疏水閥故障處理:
型式 | 常見故障 | 產生原因 | 預防措施 | 排除方法 |
熱 動 力 式 | 不 排 凝 結 水 | 1.閥前蒸汽管線上的閥門未打開 | 疏水閥運行前應開啟閥前控制閥,控制閥最好有開度指示 | 打開閥門 |
2.閥前蒸汽管線彎頭堵塞 | 定期清洗管道內污物,彎頭曲率符合技術要求 | 關閉彎頭前閥門或用冷凍法堵塞后,卸下管線進行疏通或更換管線 | ||
3.過濾器被污物堵塞 | 定期修理和清洗過濾器 | 啟用旁通管或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清洗過濾器 | ||
4.疏水閥內充滿污物 | 定期清洗閥門 | 啟用旁通管或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清洗過濾器:? | ||
5.控制室內充滿空氣和非凝結性氣體,使閥片不能開啟 | 定期清理非凝結性氣體 | 打開閥蓋,排除非凝結性氣體 | ||
6.旁通管和閥前排污管上閥門泄漏 | 定期修理和更換閥門 | 按照閘閥和截止閥的方法處理 | ||
排 出 蒸 汽 | 1.閥座密封面與閥片磨損 | 定期修理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 |
2.閥座與閥片間夾有雜質 | 定期清洗,保持過濾器完好 | |||
3.閥蓋不嚴,使控制室內壓力過低,無法關閉膜片 | 使用前應試壓,定期檢修 | |||
排 水 不 停 | 1.蒸汽管道中排水量劇烈增加 | 鍋爐有時起泡將大量水送出,應裝汽水分離器 | 1.啟用旁通管和沖洗管增大排水量 2.更換排水量大的疏水閥或用并聯疏水閥m | |
2.疏水器排水量太小 | 應選用排水量大的疏水器或用并聯形式解決 | |||
脈 沖 式 | 脈沖 機構 開閉 不靈 | 1.閥座孔和控制盤上的排泄孔堵塞或控制缸間隙被水垢、污物堵塞 | 定期清洗閥門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
2.控制缸安裝位置過高或過低 | 正確安裝控制缸位置 | |||
3.控制盤卡死在控制缸某位置 | 定期清洗閥門,閥前過濾器應完好 | |||
密 封 面 泄 露 | 1.控制缸、閥瓣與閥座不同心,使密封面密合不嚴 | 裝配時應使三者同心,閥瓣與閥座應密合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修理、更換疏水閥或者重新安裝疏水閥 | |
2.閥瓣與閥座密封面磨損 | 定期檢修 | |||
3.閥瓣與閥座間夾有雜物 | 定期清洗,閥前過濾器應完好 | |||
4.閥座螺紋松動,產生泄漏 | 閥座裝配時應牢固,最好用膠固定。定期檢修 | |||
浮 筒 式 | 不 排 凝 結 水 | 1.浮桶太輕 | 組裝前應按技術要求檢驗浮桶重量并考慮腐蝕時減輕量。定期修理浮桶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
2.止回閥瓣太重,或與輸水孔銹死 | 止回閥瓣應符合要求,定期檢修 | |||
3.進口與出口壓差過大 | 裝配合理,操作正確 | 調整進出口的壓力 | ||
4.閥桿與套管配合不當或受熱膨脹后卡住 | 閥桿與套管加工間隙適當,裝配合理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清洗、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 ||
5.閥前過濾器充滿污物,阻止蒸汽和凝結水進入閥內 | 定期清洗過濾器,保持過濾器完好 | |||
6.閥孔或通道堵塞 | 閥前應設置過濾器,定期清洗閥門 | |||
7.浮桶行程短,閥桿過長,閥尖頂住閥孔 | 裝配應正確,應進行動作試驗 | |||
浮 筒 式 | 排 出 蒸 汽 | 1.閥蓋與閥體密封不嚴 | 墊片裝配正確,定期更換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清洗、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
2.旁通閥泄漏 | 旁通閥應作著色或密封檢查,定期修理 | 按照閘閥和截止閥的方法處理泄漏 | ||
3.閥尖與閥孔密封面磨損或沾著雜質 | 定期清洗和修理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清洗、修理或更換疏水閥 | ||
4.套管不嚴密 | 套管裝配正確嚴密 | |||
5.浮桶、鐘罩破損,連接處泄漏 | 定期檢修 | |||
6.疏水閥桿過短 | 組裝正確,應作動作試驗 | |||
7.浮桶行程過長 | 組裝正確,應做動作試驗 | |||
8.浮桶和鐘罩過重 | 安裝前應做動作試驗,定期清洗,防止浮桶和鐘罩過重 | |||
9.浮桶在某一位置上卡住 | 浮桶與之配合件組裝正確,間隙適當。定期清洗 | |||
10.疏水孔過大 | 組裝前應檢查疏水孔并符合要求,定期修理 | |||
11.浮桶和鐘罩體積過小,浮力不足 | 使用前應作動作試驗 | |||
12.閥前壓力過大 | 使用前應做動作試驗,調整閥的工作壓力,閥前控制閥在使用時應慢慢地開啟到適當位置 | 調整疏水閥工作壓力 | ||
凝結水溫過高 | 1.套管松動不嚴密 | 組裝套管應牢固,用聚四氟乙烯生帶密封 | ||
2.浮桶浮起前,套管露出水封面,使汽水混合排出 | 浮桶組裝合理,應做動作試驗,定期檢修 | |||
連續排水 | 1.排水量過大,疏水孔過小 | 選用大規格的疏水閥 | 啟用旁通管和關閉疏水閥前后的閥門,更換疏水閥 |